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独真眼>正文

税收助燃“蓝色”引擎 深圳吹响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号角”

时间:2023年06月20日 14:25: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5    评论() 字号:TT

  近日,深圳出台《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圳方案”。作为国内首个编制出台这一类型规划的城市,深圳发展“海洋经济”的实施路径愈发清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历史新篇章就此掀开。

  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0.5公里海岸线,是深圳靠海吃海的先天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都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近年来,深圳出台一系列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深耕蓝色经济“高产田”,奋力成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的城市的“赶潮者”,以及引领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的“弄潮儿”。2022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3128.55亿元,同比增长3.9%,占GDP比重达9.7%,涉海企业增至近3万家。深圳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涉海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税费服务,推动涉海企业做大做强、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助力深圳打造全国“深蓝样板”。

  培育特色产业 “蓝色血脉”日益壮健

  15家机构发起成立深圳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联盟,10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7个企业实体及行业机构正式揭牌,4个企业作重点推介……5月10日,深圳首场渔业招商大会“渔获”满满,并向全球发出现代渔业发展“合伙人”邀约。

  在深圳,让现代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代“渔歌”已然奏响,蓝色“粮仓”也一步步在探索实践中筑牢。2022年,深圳渔业一产产值达25.9亿元,其中远洋渔业产值约8亿元,占广东全省远洋产值总额近60%。

  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日益匮乏、从业者减少和人工成本上涨,传统渔业慢慢感受到了“瓶颈”。深圳瞄准了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向海洋要“耕地”,助力夯实大国粮仓根基。2022年9月27日,深圳4艘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项目”专家论证会在深圳市盐田区召开。作为深圳发展现代渔业产业的重点项目,该类型船是我国深远海养殖业的“大国重器”,可依需求寻找合适水域,随时节、水温变化转场生产,有助于发展绿色工业化养殖。

  “2022年底我们同步开工建设4艘船,建设周期18个月,总投资约23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8亿元。”船体投资建设运营方大百汇实业集团执行董事徐军民介绍说:“深远海养殖是中国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创新方向。我们非常看好养殖工船项目的前景,但智能化、规模化转型的道路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

  据了解,养殖工船项目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涉税事项复杂,受疫情叠加影响,大百汇的经营压力、现金流压力陡增。针对这一情况,盐田区税务局以税企党员服务联络站为载体,畅通税企常态化沟通渠道,提供专业、优质、高效服务。联络站“税援团”帮大百汇进行“全身体检”,梳理工船承建合同涉税条款,推送涉税风险提示,指导企业开展税负测算,帮助企业把控风险防控关键点,及时规避涉税风险。联络站“宣讲团”依托税收大数据比对分析,筛选归集大百汇符合享受条件的税费优惠政策,以“打包式”服务精准推送,同时第一时间推介“升级换代”的税费服务产品,帮助其快用快享、用好用足税费支持政策。

  2022年,大百汇共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收入约1272万元,盘活更多资金投入新项目。大百汇党委书记、集团副总裁张彩联说:“税费优惠政策及时落地使我们有更充足的资金推进转型。我们有信心完善海洋渔业科研平台建设,持续擦亮海洋渔业品牌,助力深圳打造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这里“漂浮”着51座岛屿,“串联”着56片沙滩,为海洋文旅业的兴起提供了天然全景舞台。《深圳市海洋文体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基本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位于大鹏半岛核心位置的龙岐湾,自然禀赋优越、文旅资源富集,吸引了乐高乐园、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新大滨海文化公园等一批高端文旅项目在此落户。

  在乐高乐园度假区的施工现场,深圳市合正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丹介绍说:“目前乐园地下桩基已完工,三大主题酒店初见雏形。自项目设立伊始,税务部门就靠前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一户一策一团队’模式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全方位提供税收政策咨询和优质纳税服务,设立‘绿色通道’解决公司涉税问题,辅导企业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480余万元,为工程建设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针’,让项目进度更快推进。”

  如今,深圳也依托“山海连城”自然禀赋以及独特的海洋文化,打造大湾区滨海旅游市场的醒目 IP 。深圳歌剧院、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等海洋文化地标性建筑目前在如火如荼规划建设中。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除了海洋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外,新兴产业也在这片“沃土”加速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展节节提速。目前,深圳已经初步形成以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新能源、涉海金融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海洋科技 企业装上“蓝色引擎”

  用好海洋资源禀赋,摸清海洋“家底”,打造更多挺进深蓝的“国之重器”,都离不开科技的重要支撑。作为科技创新之城,深圳目前汇聚了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集集团、招商重工、深圳港集团等涉海龙头企业,在细分领域也集聚了邦彦技术、汇川技术等创新型领头羊。深圳全市已建74个涉海创新载体,包括4个国家级载体、22个省级载体和48个市级载体,推动深圳海洋经济不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在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术有限公司携“海洋石油286”“海洋石油289”和“海洋石油291”等国际先进多功能深水工程船队模型惊艳亮相,展示了海油工程深水装备与施工实力。

  据了解,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装备最齐全的水下工程作业公司,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海洋高端装备建设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无人化、智能化深海探测作业技术能力。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50%到75%,再到100%,税收优惠力度不断升级,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大大减轻了企业研发投入成本。”据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术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勇介绍,2022年以来,公司研发投入1.4亿元,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约1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深圳税务第三税务分局依托大数据分析,组建“企业服务联络员”,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策”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实现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

  总部位于南山区的深圳市吉影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专注于水下智能设备研发与生产,已经成为国内首家将水下消费级机器人商业化的高科技企业。

  “吉影科技拥有完备的兼具算法、软件、硬件、流体结构及架构研发能力的业界顶级研发团队。累计投入的技术研发资金超过5000万元,各项专利技术储备达200多项。”吉影科技CEO邱海虹表示,研发是一项耗时耗力、甚至可以说“烧钱’的投入。2022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000多万元,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政策、一对一“滴灌式”辅导,让我们把相关优惠政策用好用足,支持我们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朝着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标杆企业和对外彰显“中国蓝色实力”重要代表的目标而奋斗。

  “海力德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非常重视引进海洋领域优秀人才。”在4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双选会上,深圳海力德油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出了2-3万元的月薪资,其招聘展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大学生。海力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力德近两年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600余万元,真金白银不仅减轻了我们的研发成本,还帮助我们引才聚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坚实的人才储备。

  海洋精英人才的培养为公司发展持续提供“智援”。近年来,海力德不仅在宝安区西乡街道建立了海力德海洋科技产业园,还在天津、上海和宝鸡等地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在国内外拓展了11个办事处、维修服务站及零配件加工厂等分支机构。

  开辟智慧航运 企业扬帆“掘金深蓝”

  港口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强力支撑。《规划》指出,深圳应高标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促进港航业多元化综合发展,实现港口运作智能化、港航管理智慧化。

  一艘艘万吨级远洋货轮集聚在锚地,一排排吊机上下穿梭装卸着集装箱,满载着“深圳制造”的数万个集装箱静候出海……这是深圳港的一派繁忙作业景象。作为华南首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达3004万标箱,同比增长4.4%,成为全球第4个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的港口。

  近年来,受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营成本刚性增长等因素影响,港区企业面临较大现实压力。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出台后,盐田区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实时关注港区企业动态,成立分析专班,多维度分析各家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主动甄别符合优惠条件的市场主体,确保税惠红利“精准入袋”;充分发挥“项目管家”作用,组建业务骨干为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一对一”“点对点”式的精准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在税务部门辅导帮助下,我们申请了增值税留抵退税1800多万元,不仅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更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信心。”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王晓景表示,在税惠“红利”助力下,深圳港集团进一步加大港口智慧化升级改造力度,全力推进智慧港口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

  远控岸桥、自动驾驶的智能拖车等智慧化升级改造,也让妈湾港区的海星智慧港从以前散杂货码头摇身一变为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大大提升。港区内的1#-4#泊位正在由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运营。

  “基于升级改造的战略规划,公司在攻关智慧岸边、堆场装卸系统、智能闸口管理、智能能源管理等多项核心技术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正是国家政策的支持才帮助我们平稳转型升级。”谈及港口的智慧升级,海星港口办税人员林洋冰介绍说,近年来国家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海星港口享受到超过6000万元的退税款项,为智慧升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申请相关税收优惠过程中,税务部门对政策的专业辅导和贴心服务给林洋冰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公司规模很大,及时了解国家产业导向和最新政策,对于我们投资运营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前海税务局的辅导真的很及时、很实在,也帮我们减少了很多税费,让我们的运营和管理更加轻松。”

  港口下活水运“一盘棋”,码头作业效率、通关速度提升,进出口企业享受到“港口就在厂门口”的更加丰富、便捷的多元化服务。 越来越多涉海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远洋渔业合作,建设跨国水产养殖基地,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深圳担当。数据显示,深圳拥有远洋渔业企业11家、远洋渔船166艘、远洋渔业项目19个、境外投资企业15个、在建境外远洋渔业基地1个,作业范围分布在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印度洋。

  深圳市联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就是涉海企业从深圳据点走向国际深蓝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海外合作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在深圳建设产业链。”公司财务负责人曾定智表示,近年来,我们着力建设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和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规划建设。公司享受自用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2022年享受到税收优惠超700万元。在税惠红利的支持下,公司在海外“开疆拓土”,既有力推动当地渔业经济发展,又让深圳及周边居民吃到零下60摄氏度超低温保存、远洋输送来的金枪鱼。

  除了鼓励涉海企业“走出去”,近年来,深圳不断扩大海洋经济“鹏友圈”,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海洋大会、中欧蓝色产业合作论坛,揭牌中欧蓝色产业园,吸引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落户……以展促产,以展兴产,深圳实现了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海洋领域国际对话合作,海洋国际话语权有效提升。

  临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深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郭晓林表示,税务部门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最优服务,着力打造公正、透明、诚信、可预期的优质税收营商环境,为广大海洋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提供重大机遇和广阔舞台,助力深圳将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朝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劈波斩浪、勇毅前行。(林建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