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评论>正文

国礼衍生品背后灰色死角:李鬼频现 山寨货招摇撞骗

时间:2017年06月30日 10:05:06    来源:中华网    浏览次数:46    评论() 字号:TT

  国礼衍生品背后的灰色死角

  在国际交往中,互赠礼品是一种国际惯例。无论是G20峰会还是刚刚结束不久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国礼随着各类国际活动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同时也带动了新一轮的“国礼热”。北京商报记者以“国礼”为词条在网上进行搜索,便能看到众多冠以“国礼”名头的衍生品在网站上销售。由于概念模糊,很多商家便打着“国礼”的幌子进行宣传销售。同时,也让官方机构开发的国礼产品难逃盗版和山寨的命运。那么,这些不法商家是如何招摇撞骗的?国礼衍生品又能否跻身收藏品行列?

  概念模糊

  “国礼”成商家宣传的幌子

  所谓国礼,就是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以国家和国家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国礼一般会选择能够代表国家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传统工艺品,从瓷器、刺绣、茶叶再到景泰蓝,国礼种类的选择可谓是五花八门。近几年来,无论是为庆祝联合国成立70周年赠送给联合国的“和平尊”、APEC会议上的“四海升平”,还是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峰会上的6件赠送给元首夫人的国礼,都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人们在感叹传统工艺精湛的同时,也催生了“国礼热”,带动了相关国礼衍生品的开发。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让高高在上的国礼走下神坛,使得普通消费者能够切身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但由于国礼范围的广泛和概念的模糊,也给一些商家带来了谋取利益的可乘之机。消费者刘女士在致电北京商报记者时表示,自己看到了一家公司的广告宣传,该公司宣传称自己所售卖的“国礼”是在某会议上赠送给某国家驻华大使的礼物,现限量发行同款“国礼”,价格大致在3万-6万元之间。对此,刘女士产生了疑惑,她表示,通常意义上的国礼应是由国家最高领导人送出的,那么这家公司的“国礼”能够被称为国礼吗?

  据了解,某些公司会将参加外事活动中向外国来宾赠送的礼品进行复制,并打着“国礼”的旗号进行售卖。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国礼?有观点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国礼应该指的是邦交礼物,只有由国家最高领导人赠送的礼物才能够称之为国礼,同时这件国礼也应代表该工艺行业的最高水平。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国礼指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馈赠,送给外交使节也是国家之间友好交流的方式,但是国礼与国礼也有等级上的差别,由国家发起的,经过多轮筛选最终确定设计方案,进行样品生产之后再筛选,最终由国家最高领导人赠送的是国礼中最高规格的国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