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不亮了、下水道堵了、窗纱该换了……这些家里修修补补的活计,正在被“互联网+”的新模式渗透。
不用再从网站上查电话“货比三家”,也不需要再拨打家门口贴的“牛皮癣式”小广告,只要通过手机下单,就有专业维修人员及时上门服务,各类O2O家庭维修平台近期在北京以及全国各大城市陆续推出,悄然改变着入户维修这个传统行当。不过,对很多玩不转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接触互联网家修平台的概率还很低,楼道里的小广告仍是他们寻找上门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两千元通下水
传统上门维修猫儿腻多
“半盆猫砂倒厕所结果堵了,网上找了家疏通下水道的,最后花了1980元!”说起去年通马桶的一次被骗经历,杜先生气不打一处来。他说,维修工用机器通了十分钟不管用,就说要使用溶解液,180元一升,最后用了半桶溶液才疏通好,收了1980元。感觉被骗后,他再次拨打电话对方不再接听,杜先生只好自认倒霉。
市民曹女士也有类似的经历,“疏通说要溶解液,一开始说135元,用了六瓶后对方变卦说135一瓶,最后大吵了一架才给便宜了点,花了五百块”。
记者采访多位北京居民发现,简简单单的上门家修业务,藏着不少猫儿腻。“修一次总修不好,经常还得二次上门。” 家住管庄新村小区的樊先生感慨,很多时候拨打小广告电话,最初报价都不高,但师傅上了门,就会以需要更换配件为由漫天要价,维修水平也参差不齐,修不利索还得再花钱。
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的是,很多上门维修业务竟然成了骗子们的诱饵。刚开始租房的住户,往往会对楼道里燃气报修的电话信以为真,最后被冒牌燃气公司员工忽悠,将只是电池耗尽的燃气灶和燃气表彻底换新;不法分子还经常打着免费清洗油烟机的幌子上门,最后谎称漏电故障让住户以旧换新,最后送上门的却是冒牌货。
其实,入户维修最可信赖的是物业人员。但记者了解到,很多物业公司只提供安装水龙头、换灯泡等最简单的维修项目,而且因为维修工人短缺,响应上门时间也通常较长。
“一口价”成标配
互联网家修收编“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