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评论>正文

保护好个人钱包 六招应对网络诈骗

时间:2017年07月20日 10:05:06    来源:中华网    浏览次数:46    评论() 字号:TT

  “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今天上午在临沂中院一审宣判,主犯陈文辉一审因诈骗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六名被告人被判15年到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互联网正让个人隐私无所遁形。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软件对搜索信息的贪婪,让人们的个人隐私在不知不觉中被侵犯和泄漏。“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画上了句号,而对于个人信息泄露之后接踵而来的各种诈骗活动,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你是否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在同一天,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了《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7年一季度)》(以下称报告),报告显示,个人隐私保护依旧路途遥远,手机APP越界获取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今年一季度诈骗案件达25.3万件,其中网络诈骗占比达85.6%。

  这份报告披露了一组数据:高达96.6%的Android应用会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而iOS应用的这一数据也高达69.3%;用户更需警惕的是,25.3%的android应用存在越界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的情况;基于手机应用的隐私窃取,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比如诈骗案件、甚至生命财产安全等风险。网络诈骗也因此成为诈骗案的重灾区。

  DCCI创始人胡延平表示,已经到了需要从源头重视越界获取个人隐私的时候。解决越界获取个人隐私问题需要形成长效机制。企业、用户和监管需形成一个体系共同解决问题。

Android和ios手机谁更安全?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手机应用(APP)应运而生。本次研究隐私安全部分采取应用测试的方式,测试对象为Android手机应用及iOS手机应用。其中Android手机应用测试数量为813个,iOS手机应用测试数量为300个。

  报告调查发现,96.6%的Android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其中常用工具所占比例最大,达24.7%,网络游戏次之,占比达22.0%。25.3%的Android应用存在越界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的情况。这里的“越界获取隐私权限”是指手机应用在自身功能不必需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行为。69.3%的iOS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但在iOS版本手机中,系统提供隐私权限管理自助设置服务功能,应用越界获取隐私权限受到了极大制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