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罗夫目前在国内只在丝芙兰设专柜售卖,产品品类繁多。新京报记者 李强摄
来源:新京报
防晒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护肤产品,需要有足够的研发实力才能做出使用感好、防护力度佳的产品,并不是任何一个小品牌或小厂家都能驾驭生产的。
本期专家:李鑫,有机化学研究员、化妆品成分专家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总局关于10批次防晒类化妆品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102号),报告显示,经检验,标示为北京科力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胜梅化妆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生产(代理)的10批次防晒类化妆品不合格。涉及嘉绿仙、蓝秀、彼得罗夫、伊斯伯雅等多个品牌,不合格原因包括未检出产品标签标示防晒剂、批件名称与样品名称不一致、检出产品标签未标示防晒剂等。
1
彼得罗夫防晒乳液检出未标示防晒剂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信息显示,以高科技、高效能著称的美国护肤品牌彼得罗夫这次也登上了“黑榜”:由卢亚化妆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代理的彼得罗夫轻盈防晒乳液SPF30 PA+被检出批件(国妆特进字J20151516)及标签未标示防晒剂:奥克立林(含量1%)、胡莫柳酯(含量9%)。据悉,目前市面上售卖的防晒类化妆品主要分为物理型防晒和化学型防晒两大类,其中物理型防晒体系主要利用二氧化钛等成分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用来反射太阳光线达到防晒效果,而化学型防晒体系是利用化学成分来吸收光线并进行分解消耗。两种防晒体系各有利弊,上文提到的奥克立林和胡莫柳酯则属于后者,也就是化学防晒剂,常出现在美系或欧系的防晒类化妆品中,作为稳定UVA防护成分和UVB防护剂使用,可以降低肌肤长时间在阳光下暴露所造成的有害影响。
记者查询自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发现,该规范中明确规定奥克立林和胡莫柳酯在化妆品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均为10%。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防晒产品都一直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晒剂,主要原因是它们在吸收紫外线时会进行分解释放,本身分子又小,很有可能被吸收到肌肤中产生刺激,所以各类成分都有严格的使用比例限制。”对此,有机化学研究员、化妆品成分专家李鑫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曾有研究认为奥克立林在产生防护作用的同时会增加肌肤细胞中的自由基,是产生皮肤癌和光敏感的诱因之一,过高浓度的胡莫柳酯则可能轻微影响激素。但就目前来看,按照国家规定限量使用的浓度下都不会产生太大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