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独真眼>正文

连云港:招才引智,产才融合赋能发展

时间:2023年11月06日 11:15:0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浏览次数:5    评论() 字号:TT

  多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大个头”项目相继投产,今年上半年又新增“百亿级”项目7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如何获得人才要素支撑?招才引智后又该如何让人才扎根?

  面对一系列课题,江苏连云港市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紧贴“产才融合”中的痛点、难点改革破题,推动人才评价更加科学,人才服务更加全面,人才工作更加下沉。

  创新人才标准 推进以产聚才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曾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滩涂地。而今,随着多个“巨无霸”项目先后投产,年轻面孔随处可见。“得益于连云港各项人才政策,我们落户后已累计招收员工17000余人,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惠及1400余人,还有上百人入选省、市双创等培养计划。”盛虹石化产业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监龚仁谱说。

  这是连云港推进产才融合的一个缩影。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连云港正聚力打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快速提升。如何找准差异化优势吸引人才集聚,成为连云港的必答题。

  “连云港市特色产业为人才汇集和创新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我们将产才融合作为工作重要抓手,以人才链激发创新链,托举产业链,让各类优秀人才各美其美。”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说。

  产才融合需要紧盯发展需求。随着一批百亿级项目落地,连云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抓住这一特点,2022年,连云港出台“2.0版”人才新政,注重在人才支持上扩面提标,全面覆盖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海外人才等群体。今年,连云港围绕石化等产业出台针对性举措,提出用好产业人才地图和专业目录,提升招才引智精度。出台深化产才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助理破解招才引才“无编可用”等难题。

  产才融合不能简单“看头衔”。近年来,连云港把人才评价交给企业,将满足条件的企业高管等直接纳入市“双创计划”,让人才认定从“政府说了算”变为“企业说了算”。

  “60后”张长营是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的一位“发明家”,他与团队共同设计多项应用于电力培训的新技术、新设备。“我是中专毕业,读了在职的研究生,连云港良好的人才政策让我入选‘花果山英才’计划,享受系列优惠政策。”张长营说。

  不拘一格,破障前行,产才融合释放新动能。连云港10条产业链重点企业中,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占比超80%。今年上半年,连云港GDP同比增长12.9%,居长三角41个城市首位。

  坚持链式服务 打通成长通道

  来自山东的刘国峰,毕业后来到连云港正大天晴公司工作。“我刚来时就享受到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政策,这些年政府不仅会主动帮我申请各类人才项目,还提供学习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刘国峰说,如今他已成长为科研骨干,与团队一同攻关技术课题。

  人才工作不单停留在落户时的“一刹那”,也伴随人才成长“全过程”。连云港坚持把人才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用“关怀温度”“服务厚度”提升人才“幸福程度”。

  “人才引进只能弥补现阶段人才缺口,抓好人才培育才是不竭内生动力。我们注重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打造一支‘留得住’‘顶得上’的人才队伍。”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制度设计上,连云港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实施人才工作“书记创新项目”,建立人才服务专班机制,对重点人才给予重点支持。

  为满足人才成长需求,连云港实施“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产业工匠锻造计划”等,选拔优秀中青年人才并重点培养。同时,成立连云港市人才创投基金,为不同阶段人才项目提供金融支撑。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人才团队创立的企业,“相比其他城市,连云港无微不至的人才服务让我们感到受到尊重。贯穿人才成长不同阶段的系列政策,为企业提供支撑。”公司技术带头人、新加坡籍博士李明强说。目前,该公司累计获批人才资助资金370万元,成功研发出婴幼儿脑部疾病检查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填补市场空白。

  跳出城市地理边界,连云港树立“大人才”观,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等“人才飞地”,吸引更多“候鸟型”人才。

  “连云港的鼓励政策,让企业从‘原地筑巢’转变为‘邻凤筑巢’,为企业柔性引才提供便利。”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连山说。

  截至2022年,连云港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增长,较“十三五”末分别提升9和6个百分点。近3年,连云港共引进高校毕业生10.6万人,其中近半数来自其他城市。

  强化人才下沉 激发“四敢”作为

  在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新品种紫菜选育工作正在进行中。中心负责人尚修成表示,得益于科技镇长团的牵线搭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专家在这里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为“小紫菜”添上科技羽翼。

  “连云港既有‘高大上’的‘三新一高’产业,也有一批接地气的富民产业,这倒逼我们探索人才下沉新办法,让人才贴近地方产业发展实际。”连云港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人才下沉需要带头人。针对连云港近年来落户项目体量大、审批流程长、专业性强等情况,连云港探索“‘山海新锋’三年培养行动”等模式,选取年轻干部、“双创”人才等开展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活动。在江苏率先探索“生态副镇长”工作办法,通过省市联动选派挂职生态副县长、副镇长下基层,提升基层干部专业素质和视野格局。

  人才下沉离不开本土人才培养。近年来,连云港已形成东海水晶、赣榆海鲜等电商矩阵。抓住这些产业对新型人才的特殊需求,连云港接连启动村社“两委”后备人才“千人计划”“凤还巢”等行动,吸引大学生回村任职和能人返乡创业。依托本地院校开设“田间课堂”“码头课堂”等,不断拓展本土人才培育渠道,培养一批懂技术、有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农人”。

  “70后”陈旭辉是一位水晶雕刻大师,不单自身获奖无数,还培养出多位国家、省、市级大师。“连云港人才政策给我们团队带来了荣誉和资金支持,也给我们提供学习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机会,让我们拓宽线上渠道。”陈旭辉说。

  连云港各区县也积极作为。海州区探索打造人才街区,在满足人才休闲娱乐需求同时,集成技能培训、直播路演等功能。灌南县建立基层人才交互新模式,将种养技术交流会等办到田间地头,让“田秀才”“土专家”更好带动乡村振兴。

  去年,连云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667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2:1。连云港计划以即将召开的花果山双创周为契机,进一步吸引人才项目落地,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良好氛围,努力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本报记者 朱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