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黄伟舜来到外婆家所在的石舍村,开发芦茨土屋“二期”项目——石舍香樟。10座木质建筑一路向山里延伸,在这里住一晚要1800元,节假日甚至高达3000元。
当前,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正进入攻坚阶段,而这一看似与“城里人”关系不大的改革因涉及宅基地而撩动了不少“城里人”的神经。
对于许多久居于城市“钢筋混凝土”的人而言,拥有一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乡村别墅或农家院是理想。同时,一些农家院出租信息也悄然现身于城市。对于这个日趋庞大的群体而言,他们的“梦想”究竟能否“照进现实”?
北京“城里人”的乡村梦
为了让孩子体验真正的乡村生活,2016年宋波在北京顺义某村租下了一套占地两亩的农家院。
“院子的租金是4万元一年,签了15年。改造现在弄了一半,总共花费50多万元。”宋波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院子改造花费挺大的,“土地硬化,水、电、化粪池等等都需要改造,跟城里完全不一样。我们用的都是最便宜的材料,但是架不住大。”
在城里拥有一套房子,再在乡下租套农家院,像宋波一样的人群俨然日渐庞大。宋波告诉记者,自从打定主意租下院子、开始翻建,才发现附近有很多是“城里人”。有些人把城里的房出售或者出租,就在村里定居,“很多已经回不去了。”
然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有一批人在村里“租”的房子却遭到了拆除。2017年3月8日,北京通州宋庄镇金海玉舟农业观光园内的百余套阳光大棚由于存在大量违建,被镇政府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据媒体报道,一些人以10多万元一套的价格租下“阳光温室蔬菜大棚”,私下将大棚拆除,盖成独门独院的“农家院”。
早在2013年,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就发布了这样一则通告:9个农业大棚项目涉嫌违法用地建设租售,昌平、通州区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正在组织整改查处,提醒广大公众不要租买。其中就包括宋庄镇金海玉舟农业观光园。通告还提醒:凡利用手机短信、网络广告以及小广告推销的“小产权房”或以“生态农庄、农家院、私家菜园”等各类名称变相推销的“小产权房”,均属违法违规行为,租买人权益不能得到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