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航母镇国宝玺”的电视购物广告引发业界关注,因为2012年就曾被新闻出版广电局叫停,时隔五年却再度现身多家电视购物频道。近期发布的《2016年中国电视购物业发展报告》指出,收藏类商品受到虚假宣传广告的影响,销售额占比下滑7%。早有业内人士强调,电视购物所推的艺术收藏品大部分都是赝品或行画,但依旧有不少人抵挡不住煽情攻势而上当受骗。北京商报记者将对这一现象进行持续关注。
电视购物
绝非投资收藏渠道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2012年已经被新闻出版广电局叫停的“航母镇国宝玺”购物广告卷土重来,这则广告打着“上级单位批准”和“国家工美”、“军队血统”等名号引得不少消费者竞相购买,然而,经中国国家工美协会证实,这个打着“国家工美监制”旗号的“航母镇国宝玺”与该协会没有任何关系,电视购物广告上给出的证书也是仿制的,打造这款“航母镇国宝玺”的河南玉器大师仵海州也被证实多个头衔存在虚假的情况。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收藏品电视购物骗局并非个案,名家字画、瓷器、玉器、金银器,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清明上河图》、《兰亭序》、《富春山居图》等“传世名品”。然而,就是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作品依旧不乏购买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盲目相信电视购物平台的公信力,还有收藏常识的匮乏。
对于电视购物骗局频现的乱象,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表示,电视购物频道的受众群体并非是具有辨识能力和收藏经验的高端藏家,往往是一些普通的对收藏感兴趣的中老年人,这类人群一般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也缺乏收藏常识和基本认知,只能任由电视购物“忽悠”。因此,无论是从理财投资还是收藏角度来考虑,在电视上售卖艺术品都是不合适的。“如果消费者只是为了作为装饰品陈设自然无可厚非,但电视购物绝对不是合适的投资收藏渠道”,季涛补充道。
骗术频出
后续维权困难
近年来,收藏类电视购物搭着收藏热的快车也越发引人关注,同时电视购物的骗术也接连升级,从起初打着齐白石、李苦禅等名家后人、门下的旗号,到工美大师精心独创、国礼限量版大酬宾等,让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