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娱乐 > 明星新闻>正文

耻!日本都痛斥侵华罪行了,你却说屠杀30万国人太少丨毒药头条

时间:2018年06月03日 17:45:07    来源:大娱网综合    浏览次数:46    评论() 字号:TT

原标题:耻!日本都痛斥侵华罪行了,你却说屠杀30万国人太少丨毒药头条

  前段时间暴漫被封的事儿,相信各位应该都有耳闻。

  起因呢,是因为其视频被人扒出来这么一段奇葩段子:

  

  拿汉堡这种不恰当的比喻去形容民族英雄的光荣事迹,自然会引起民愤。

  这不,事发不久,他们的CEO就跳出来表示将无限期关停、整改。

  

  紧接着,为了表示歉意,他们还和请来的律师一道,亲自拜访了董存瑞家属,以期获得原谅。

  从随后的报道来看,似乎一切顺利。

  

  然而不久就被打脸。

  

  俗话说,挨打要立正。敢做,你就得敢当。

  企图用偷奸耍滑的公关手段蒙混过关。

  可能吗?可耻!

  

  暴漫侮辱英烈的事儿,不禁让我想起今年3月另一件事儿,性质同样恶劣。

  面对曾经为国家血染沙场的先烈和同胞,这样的行为,何止脑残,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当时王毅部长为这件事儿还当面回应痛批。

  

  为什么我们国家总会时不时出现一些诋毁民族英雄、崇洋媚外的家伙呢?

  也许,是我们的信仰教育出了问题。当信仰出现问题,一切都可以胡来。

  相比国内一些人颠倒黑白的历史观和毫无原则的道德操守,最近看的一部日影,其以小见大且相对还算客观的叙事态度,在日本右翼分子和精日分子不断洗白的当下,简直犹如一股清流。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

  ラストレシピ 麒麟の舌の記憶

  因为刚出的资源,目前看过的人只有上千人,不过口碑尚可。

  

  《食谱》(简称)根据日本人气小说改编,看片名就一目了然——食物,是它的主题。

  老实说,空着肚子看这部电影,真的难受啊~

  随便放几张,消消上面负面新闻带来的火气。

  

  

  

  ▲影片由猪猪字幕组译制

  不过当你逛评论的时候,你会发现电影涵盖的主题,似乎又不单单是美食那么简单。

  

  

  

  看完后我想说的是,不看到最后一秒,你一定猜不到结局

  一些读过原著的人,也有类似感悟。

  

  从剧作角度来看,其实它的点都好猜,但因为质感非常生活化,以致于你看的过程中又很难不被打动。

  故事先从一位年轻人讲起。

  佐佐木充,一位孤儿,同时也是位天才厨师。他拥有类似“绝对音感(音乐术语,不需要基准音就可以分辨一个声音的具体音高)般的超常能力。

  在厨艺界,这种过舌不忘的味觉天赋,令他对食材的品质要求也异常苛刻。

  

  因为过于严苛的要求,他经营的饭馆,在得罪完厨房同事和慕名前来的食客后很快倒闭,自己也背负巨债。

  为了还债,他不得不接散活。而这类活计,一般是给临终之人做最后一顿他们记忆中的美食。

  长期奔波于工作,让他无暇顾及其他,甚至连他养父——孤儿院院长——的葬礼,他都无法前去。

  准确说,是不想。

  

  可以看到,自小佐佐木和养父的关系就很紧张

  当初因不满自己的厨师梦被父亲干涉,他负气出走,这一走,就是20年。

  一次,佐佐木收到一份订单,对方要求他到北京见一个人,并表示如果做的菜能满足要求,薪酬方面不会亏待。

  佐佐木要见的这个人来头不小,他是钓鱼台宾馆(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之地)的前厨师长,老杨。

  

  从两人会面后的谈话得知,老杨希望佐佐木为自己还原一套食谱。

  这套食谱,据老杨的说法,比起中华料理之王——满汉全席而言,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食谱名叫“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因为一些原因,老杨表示食谱并不在自己身边,但倘若佐佐木能够还原出那套食谱的味道,老爷子说自己一定重金酬谢。

  为此,他将一位日本友人,镰田正太郎的联系方式给了佐佐木,让后者去找此人询问食谱下落。

  

  然而回国和对方接触后,正太郎表示自己也不知到食谱的去处。

  不过,他可以将食谱诞生的过程告诉佐佐木以作参考。

  至此,故事开始进入一条辅线

  根据正太郎的叙述,食谱诞生于二战的伪满洲国时期。那时,他以助手身份和日本皇家御用大厨山行直太郎一家前往满洲里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年轻时的正太郎(左一)和直太郎一家

  日本军方对山行直太郎提出了一个艰巨任务:在裕仁天皇访问满洲国之前,开发出一套不输满汉全席的食谱,以庆祝届时的欢迎仪式。

  为了帮助食谱的开发,军方还特别给直太郎派了位年轻的中国助手,杨。也就是之前的那位委托人老杨。

  因为自己叔叔是溥仪的御厨,作为叔叔的帮手,杨的厨艺自不必多说。

  

  在杨和正太郎的协助下,同样拥有绝对味觉的直太郎,实验出了一些有特色的菜品。

  

  

  

  

  军方验收过后也很满意。

  

  随着菜品开发数量增多,直太郎所打造的菜谱也慢慢成型。

  不过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凡事亲力亲为的他也给周边人带来困扰,有时甚至不近人情。

  这时候,妻子的建议开拓了直太郎的思路。

  

  

  

  然而不久,因为难产,在为直太郎生下女儿后不久,直太郎之妻随即离世。

  带着失妻之痛,直太郎继续完善自己的菜谱研发。

  讲到这里,正太郎告诉佐佐木,因为直太郎潜心钻研厨艺,理想主义的他一直天真的以为,自己能通过料理消解当时弥漫在中日两国间的仇恨,而并未察觉到背后蕴含的阴谋

  然而此时的佐佐木,一心只想摸清食谱下落。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太郎把他引荐给了另一个人。

  远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人达比托,将是佐佐木的下一个拜访目标。

  

  在这条辅线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妻子去世后,直太郎的菜谱开发后续。

  根据达比托的叙述,在当时民族混居的哈尔滨,直太郎其实一开始并不受父亲待见。

  不过,拥有精湛厨艺的他,用美食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两人很快成为了“朋友”。

  

  

  从这里可以看到,《食谱》表面上花大篇幅表现食谱研发的过程,但实际上往深了说,影片想要探讨的是人在特殊环境中的关系

  很显然,影片想要传递的是一种与当时时局格格不入的人际关系。尽管政治层面上,日本法西斯已经和中苏互为敌人,但私底下,三国人之间并非完全处于对立状态。

  食物,成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彼此理解的桥梁。但在那样的时代,游离政治之外的个体,依靠良善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注定不会迎来光明结局。

  果然,悲剧很快到来。

  

  如刚才所说,在伪满时期的哈尔滨,政治终究是制造矛盾的根源,食物对于三国民族间的调和起不到任何作用。

  直太郎看不到军营外的日本兵对满洲百姓的欺压,他眼中只有厨艺,这是他的局限

  军部当初正是看准了直太郎的天真,把其招致麾下。当食谱成型后不久,军方负责人公布了自己的阴谋:

  他们打算在天皇驾临当日往食物中投毒,从而让试毒人被毒杀,进而制造政治事件,从而扩大自己的侵略需求

  这种阴险伎俩,历史上有大量事实可以参考。

  

  

  毫无疑问,作为被侵略的一方,杨,将成为这场阴谋的受害者。

  更让直太郎意外的是,原来自己的日本助手正太郎,一直是军部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内线,随时监督事态进展。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万念俱灰下,为了保护杨免受军方设计,直太郎索性将计就计,“发飙”赶跑了杨。

  

  此后,直太郎计划了一个毁掉食谱的方案

  再之后,他重制了一套食谱让达比托的父亲保管。

  

  这套新食谱,最后被长大成人的达比托,转交给了已经成为钓鱼台宾馆大厨的老杨。

  至于花费大量时间研发的那套食谱,当年则直接被直太郎付之一炬。

  

  ▲“这份食谱不会为了杀人而使用!”

  这么做的后果,当然是以付出性命为代价。

  铺垫完这两条辅线后,佐佐木的寻找之旅将前往一个新的地方。在那里,他将重新找到自己背弃过的信仰,并重拾被遗忘的身份。考虑到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总之后面的反转回归了日影一贯的温情套路。

  套路归套路,还是有些小感人的。

  其实,类似直太郎这样的人物,中日两国的影视作品中都有过表现。

  无论是陆川的《南京!南京!》,亦或者小林正树的《人间的条件》,又或者山田洋次的《小小的家》。借由这类带有自省符号的人物,导演们实际上在传达一个清晰明确的观点: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个体的良善并不能替整体的罪恶开脱。

  

  

  

  ▲从上到下:《南京!南京!》《人间的条件》《小小的家》

  对于中国抗日题材电影该不该出现日本人自省的桥段,姜文的言论,不失为一种观点:

  在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日本右翼分子、反华势力、否认战争罪行的大有人在,并不像我们常说的那样是一小撮,只不过在那里上蹿下跳的是一小撮。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等于没有正视日本这个强大的对手。另一个不好的倾向是∶我们有些文艺作品经常替日本人向中国人谢罪。 而事实上不肯谢罪的日本人是一大撮,我们为什么总要用那一小撮谢罪的日本人来麻醉和满足自己呢?

  

  虽然《食谱》并未对自己曾经的侵略做出明显忏悔,但类似的反思还是能看到的。

  

  

  当然,这远远不够

  作为战争发起国,我一直不相信日本普通男性都是被逼走向战场这样的鬼扯理论。

  政治洗脑是一方面,受蛊惑成为恶的化身,该原谅吗?

  《食谱》在大多数日本人拒不认错的当下,借由一顿虚构的饕餮盛宴,讲述了理想主义者幻灭后的道义抉择。它的落脚点除了寄托于亲情之上,对于日本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影片其实也有很直观的描述

  只不过受限于主题和日本的政治环境,它的立场更保守,也因此,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显得不够直接。

  

  于是,它被指责“电影有弱化自己罪恶行径”也就在所难免。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终究是电影,我们需要的,是现实层面上日方的公开道歉

  至于那些通过调侃,甚至侮辱英烈来哗众取宠的家伙,我只想说:

  生而为人,你的存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可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