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财经 > 财经评论>正文

银行不应成为小微企业的“守门人”

时间:2019年01月17日 08:45:03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次数:46    评论() 字号:TT

  胡斌博士从金融结构的视角,试图找到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真正制约。

  说实话,两年前刚得知胡斌博士的论文选题方向是小微企业融资,既很担心又很期待,毕竟这个话题的已有研究“多如牛毛”,更何况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就是个世界性难题、并非中国独有。所幸的是,近日看完胡博士把论文印刷成册的著作《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金融结构视角》,顿感当时的担心还是有些多余。

  直观看,胡斌博士的著作很应景,也有前瞻性。书中提出的很多建议都能在近期国家出台的政策中找到影子。比如,书中花了不少笔墨来分析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恰巧的是”,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在组建,人民银行也正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本质看,胡斌博士从金融结构的视角,试图找到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真正制约,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七寸”。本人过去几年来一直有跟踪小微企业融资,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已有大部分研究都会把“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或是我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作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大要因。然而,印象中鲜有把这个直观性归因分析透了的。更为严格来说,当前我国银行占主导的金融结构究竟是如何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似乎并没有全面的、针对性的回答。很高兴看到,胡斌博士的著作就是以此作为研究重点。

  胡斌博士基于我国现有的金融结构,将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划分为传统融资、资产市场融资和互联网金融融资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全景图,进而剖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真正原因,即:中国现有金融结构对小微企业系统性的排斥,以及金融结构不匹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应该说,这一结论具备了较好的现实性和实用性。毕竟,国家几乎每年都会出台不少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背后看,肯定与我国的融资体制机制脱不了干系。

  一般说来,一国市场化程度越高,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占比就越高。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比重从 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60%已增至当前70%左右,美国则显著高于其他国家,超过80%;而发展中国家大多在60%以下,不少国家低于40%甚至更低。我国直接融资比重则处于较低水平。以窄口径来看(即每年新增的非金融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额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过去10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占比均值不足15%(除了2015年和2016年走高至24%,其余年份都低于20%,2017年更是只有6.8%)。此外,按国际通行的存量法,过去几年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也不足50%,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

  因此,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单纯地靠银行多放贷款给小微企业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着力点还是要想法设法应是让企业逐步摆脱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靠。

  此外,由于小微企业数据往往难以获得,极大制约了相关研究。好在胡斌博士有过大券商、大总行和大保险的工作经历,加之最近几年他一直从事金融行业的投资研究,这本著作中不少资料和数据都是第一手信息。同时,书中还对这几年才挂牌的近万家新三板企业的财务数据做了细致梳理。因此,本书也可作为研究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不可多得的资料源。

  (作者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