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热"的到来,智能锁作为集信息、电子、机械等技术于一体的"入门级"智能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少家庭纷纷瞩目智能锁,而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往往会增加各种功能来增强锁的"智能性"。不得不说,有些功能确实为用户的生活增添不少方便,但也有很多高大上的功能在笔者看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比如当下很多智能锁品牌主打的全自动功能。
全自动其实是指用户在指纹识别或密码验证通过后开锁,不需要下压把手就可以直接拉开门,而关门的时候,不需要上提把手就能自动反锁。全自动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模拟人工钥匙开门和锁门的过程,通过电机转动锁芯拨头,从而带动锁舌的进出达到开锁和反锁的目的。其实这种功能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存在潜在问题。
首先针对厂家来说,智能锁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涉及到电子部分和机械部分的融合。自动化程度越高,在电子领域要求的程度就越高,锁的机械部分和电子部分的磨合要求也越高。而智能锁行业当前存在一个奇怪的悖论,机械部分十分稳定,电子部分也是IT业的成熟技术,但同时做好两者融合的企业少之又少,能够实现全自动制造的更是寥寥无几。
再者,智能锁这样的产品在供应链、品控、生产多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顶级企业每款产品从设计到研发到测试生产有较长的周期,只有多方面系统发展才能达到规模化生产。没有上游到下游完善稳定的产业链体系,就无法保证智能锁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及供货的及时性,全自动智能锁的全面制造可谓是难上加难。这也导致当前市面上的全自动智能锁在消费者使用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续航问题
全自动智能锁其电机要输出18-25Kg的扭力,才能转动锁芯拨头,带动锁舌的进出,功耗较大,需要配备两块2600mAH及以上容量的锂电池,而普通智能锁只需要四节五号碱性电池就能使用一年左右,因此全自动锁的续航能力比一般智能锁弱,需要用户关注电量变化,以维持它的正常运作。
效率问题
在比拼指纹识别速度的市场氛围中,全自动锁,不管是进门时验证通过后开锁,还是出门前一键开锁,都需要等待电机转动一圈、两圈、两圈半,耗时三秒左右才能开启,这种效率显然低于其他智能锁的。
安全问题
电子产品都有质量和功率的限制,如果门变形或者锁体跟门摩擦比较大,导致电机力度不够,不足以打开门锁,从而开不了门,或者导致电机损坏也打不开门。遇到紧急情况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再抛开全自动锁本身稳定性讲,个别产品在制作全自动锁具的时候,因为要转动锁芯拨头,没有保留应急开锁的机械钥匙孔位,遇到紧急情况将影响救援,这是不符合国家对锁类产品的规定的。
以上就是个人关于全自动智能锁的看法,笔者认为全自动功能如果基于稳定性及品质进行全面提升,确实是能增强用户体验,但锁的核心还是安全,全自动智能锁的问题亟待解决。就目前技术水平来看,全自动技术还需厂家继续进行深耕和实验,攻克全自动制造的难点,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可靠稳定的智能锁产品。